投融资为核心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七大服务模式

发布时间:2022-12-05 15:34:43

01 全过程工程咨询背景与新格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投资成了保持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基建投资更是成为地方稳经济的重要抓手。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的预期目标;同时要求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

与此同时,2022年上半年已有30个省、市、自治区发布了各自的2022年重点、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其中22个省、市、自治区项目总投资额约57.48万亿元,25个省、市、自治区2022年计划投资额11.07万亿元。

稳投资成经济增长的着力点,在此北京下,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社会资本投融资合作对接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探索新的投融资模式、鼓励金融和投资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

建筑工程行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建筑行业发展速度一直在不断加快,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建筑业行业的快速平稳发展,完善中国建筑业行业产业链,政府颁布一系列措施推动该行业的发展。

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2017年5月,住建部印发《关于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工作的通知》,为全面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积累经验。2019年3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时代正式来临。

 

究竟全过程工程咨询从何而来?

其实,全过程工程咨询并没无中生有,它最早启蒙于项目管理。伴随着工程项目采购模式的演变,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从最初的业主自行管理,逐渐发展为委托他人专业化管理。在项目采购模式逐步走向集成化的进程中,项目管理实施主体从最初的工程师发展为社会化、专业化的工程公司和项目管理企业。他们因其全过程的集成项目管理能力,能够为业主提供分阶段的或全过程的项目管理咨询,或者项目管理承包(PMC)。

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业主的决策权不断被削弱,外部机构由工作责任不独立(为业主提供服务与支持,但不需要承担决策责任)发展为不完全独立(业主管理的必要补充),进而发展为责任基本独立(代表业主实施管理)。对工程项目的管理由“建管合一”逐步发展为“建管分离”。

总体而言,我国全过程工程咨询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2017-2019年,全咨发展的萌芽期;

2020-2022年,全咨发展的市场培育期;

2022-2024年,全咨高速发展期;

2025-未来,全咨市场成熟期。

未来,全过程工程咨询将迎来发展新格局。目前全国已有22个省及直辖市出台全咨政策,全咨推广力度循序渐进,而统筹服务费、节能投资奖励也让全咨激励效果显著加强。服务方式方面,投资决策综合性咨询、建设实施阶段全过程咨询等全咨服务组合多样;服务主体方面,集成化、统一化、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单一全咨服务主体更受青睐。随着数字化时代步伐不断加快,数字化全咨将成为重要引擎,在降本增效、治理效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02 投融资咨询为核心的全咨实务

过去,全过程工程咨询多是以监理、造价、设计为主导。监理为主导的多为管监类企业,以“进度”为管控主线;造价为主导的多为造价类企业,以“成本”为管控主线;设计为主导的多为设计类企业,以“内容”为管控主线。这三类虽各有优势,但也存在明显弊端。

投融资咨询为核心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以“资金跟着项目走”为主线:引领资金投资方向,实现政府施政目标;引领项目成本管控,源头控制资金成本;引领项目资金筹措,促进项目切实落地;引领盘活存量项目,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投融资咨询为核心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重视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每年国家对项目资金政策支持不同,需分析中央财政重点投向,提前做好项目储备,统筹地方配套资金,用好中央支持专项资金;二是重视投融资模式策划,基建投资正向市场化方向发展。这意味着基建项目可以采用多种模式实施,但具体哪一种模式最契合、效益最高,地方政府往往难以评判;三是重视投资效益分析,咨询单位可以帮助政府以全生命周期投融资的角度去看待项目,更精准的分析项目投资的综合效益;既防范地方债务风险,也降低财政资金资金成本。

 

投融资咨询为核心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七大服务模式

1.中央专项资金申请

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增长18%,为2012年以来最大增幅。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8.21万亿元,增长8.7%,主要是增加地方可用财力;专项转移支付7836.08亿元,增长4.7%,主要是加大生态保护、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领域支出;通过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利润一次性安排专项转移支付8000亿元,用于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

 

对于一般性转移支付由地方财政额度进行自我调配;主要针对专项转移支付,应根据最新政策要求,提前谋划相应项目,如《关于开展2022年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组织申报2022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的通知》等,对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的资金支持。

2.地方政府专项债

今年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3.65万亿元,其中已提前下达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46万亿元。今年以来,专项债发行进度同比明显加快,有效保障了重点项目建设,带动扩大了有效投资。2017-2022年,我国明显扩大了地方政府专项债务新增限额规模,2017年仅8000亿元,从2020年开始,超3万亿元,今年和去年保持了同样的水平,维持在3.65万亿元。专项债已然成为地方政府拉动经济的最重要抓手。

该项服务主要适用于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城乡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

3.PPP模式

2022年2月,PPP成交项目数量较上月较少22个,较去年同期减少21个;而成交规模同比呈现下降趋势,2月PPP成交规模较上月减少1124.10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198.89亿元。

PPP模式作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市场化手段,将稳定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投融资工具。若2022年没有国家层面的政策刺激,PPP项目大概率依然会,处于增量缩减,消化存量阶段。若2022年PPP条例、PPP操作指引、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PPP物有所值指引等政策“靴子”可以落地,将对PPP市场起到极大的提振作用。

属于公共服务领域的公益性项目,合作期限原则上在10年以上;确保每一年度本级全部PPP项目从一般公共预算列支的财政支出责任,不超过当年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0%;财政支出责任占比超过5%的地区,不得新上政府付费项目,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污水、垃圾处理等依照收支两条线管理、表现为政府付费形式的PPP项目除外。

4.EOD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

2018年8月生态环境部首次明确提出生态环境导向的城市开发(EOD)模式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与生态旅游、城镇开发等产业融合发展以来,EOD模式逐渐赢得行业的高度关注。2020年及2021年,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开发银行三部门连续两年向全国各地征集EOD模式备选项目,国家部委正以“示范推广”的方式,大力鼓励不同领域的EOD示范项目落地实施。

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开发银行三部门共同征集的首批36个EOD示范项目中,废弃矿山修复、重点流域治理、生态修复及环境提升为项目主要方向,目前包括矿山修复、流域治理、土壤修复、水环境治理等工程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是EOD模式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收益来源。

5.投资人+EPC

2022年2月,湖北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中标当阳市城市提质改造工程投资人+EPC项目,总投资25亿元。虽然目前投资人+EPC无相关政策支持,且饱受争议,但依然作为各地方政府引进大型国,通过实施片区开发项目,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为防范隐形债务,项目投资要靠项目本身产生的收入回收投资款,归还融资,适用于本身能自平衡的项目或组合成自平衡的项目,如城市更新项目。

6.REITs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健康发展,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

2021年12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有关工作的通知,鼓励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研究出台有针对性的支持措施,支持本地区企业积极参与基础设施REITs试点。对成功发行基础设施REITs的企业,研究在资金安排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主要适用于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基础设施、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园区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保障性租赁住房等领域。

7.平台公司融资

2021年隐性债务监管进一步趋严。随着15号文出台、城投发债分档管理、金交所非标业务清理,城投平台信贷、债券、非标三大融资渠道均被压缩,叠加土地市场遇冷导致地方实际可用财力增速下降,城投债务压力增加。地方政府可通过优质资产注入,一方面使平台公司有稳定现金流来化解债务,扩大融资渠道;另一方面盘活存量资产,通过市场化手段,激活项目收益。

可整合的资产类别:特许经营权(砂石、采矿、道路经营权、矿山、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房产和土地;国有企业资源;其他(碳排放、碳减排等)。

小结综上,全过程项目管理是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基础和灵魂,在项目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统筹和协调作用,任何不包含项目管理的咨询业务组合均不是全过程工程咨询。